欢迎访问安徽省含山县人民医院官网! 今天是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护理风采

老年医学科健康宣教

发布时间:2025-02-17 来源:含山县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: 【字体大小:

高血压

①高血压的范围:正常血压范围一般为收缩压(高压)90 - 139mmHg,舒张压(低压)60 - 89mmHg。当收缩压持续大于等于 140mmHg 和(或)舒张压持续大于等于 90mmHg 时,就被诊断为高血压。

②高血压的症状: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或者仅有轻微的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疲劳等症状,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。有些患者即使血压已经很高,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觉,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“无声的杀手”。但当血压急剧升高或长期高血压导致严重并发症时,会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、视力模糊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此时必须立即就医。

③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一旦确诊,通常需要长期治疗。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
生活方式干预

饮食调整:减少钠盐摄入,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,增加钾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;控制脂肪摄入,减少食用油的使用,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;适量摄入蛋白质,可选择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。

适量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,如举哑铃、俯卧撑等。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、减轻体重、增强心肺功能。

戒烟限酒: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;男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/天,女性减半,避免酗酒。

控制体重: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,将体重指数(BMI)控制在 18.5 - 23.9kg/m² 范围内,腰围男性不超过 90 厘米,女性不超过 85 厘米。

心理平衡:保持乐观、积极的心态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可通过听音乐、旅游、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,调节情绪。

药物治疗: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压,或高血压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、肾脏疾病等并发症时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。降压药物种类繁多,包括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(ARB)等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,以免导致血压波动,加重病情。

④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

定期测量血压:患者应在家中自备血压计,定期测量血压,并记录测量结果,以便了解血压变化情况,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。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,每次测量 2 - 3 遍,取平均值。

遵医嘱服药: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、按量服药,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。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或疑问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
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坚持健康的饮食、运动、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,这是控制血压的基础。即使血压已经得到控制,也不能放松对生活方式的管理。

注意休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。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,过度劳累会使血压升高,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。

避免诱因:避免突然用力、情绪激动、寒冷刺激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。冬天注意保暖,夏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;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,以免血压骤升。

随身携带急救药物:高血压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,以防突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。如果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等严重不适症状,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120

 

糖尿病

①血糖的范围:血糖检测:目前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血糖水平,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、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。

空腹血糖:禁食8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,正常范围为3.96.1mmol/L。空腹血糖≥7.0mmol/L,结合糖尿病症状,可诊断为糖尿病。

餐后2小时血糖: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,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,正常应<7.8mmol/L。餐后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,结合症状也可诊断糖尿病。

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: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正常参考值为4%6%HbA1c6.5%,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。

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:若血糖结果不典型,但又怀疑糖尿病时,需进行OGTT。口服75g葡萄糖后,分别测量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、2小时的血糖值。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,可诊断为糖尿病。

②糖尿病的症状:典型症状:“三多一少”,即多饮、多食、多尿和体重减轻。血糖升高会使尿液中糖分增多,带走大量水分,导致尿量增加,身体因失水而口渴,从而引起多饮。同时,由于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,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能量,进而出现体重减轻、食欲亢进的现象。

其他症状:还可能出现乏力、视力模糊、皮肤瘙痒、伤口愈合缓慢、手脚麻木或刺痛等症状。这些症状可能不具有特异性,其他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表现,但如果出现上述多种症状,应及时就医检查,排查糖尿病的可能。

③糖尿病的治疗: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,但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,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延长寿命。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健康教育:患者应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,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、症状、治疗方法、饮食运动管理等,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,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管理。

饮食治疗: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,应遵循控制总热量、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原则。

控制总热量:根据患者的体重、年龄、性别、体力活动水平等因素,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。一般来说,肥胖或超重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,消瘦患者则需增加热量供应。

营养均衡: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%65%,优先选择全谷物、薯类、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减少精制谷物和添加糖的摄入。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%20%,可选择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。脂肪占总热量的20%30%,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,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。

定时定量进餐:避免暴饮暴食,可少食多餐,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。

运动治疗: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、减轻体重、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。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可分散在每周的35天进行。同时,每周可进行23次力量训练,如举重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,有助于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。运动前后应注意监测血糖,避免在血糖过高(>16.7mmol/L)或过低(<3.9mmol/L)时运动,预防低血糖的发生。

药物治疗:根据糖尿病的类型、病情严重程度、患者个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药物。

口服降糖药:适用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,常见的有双胍类(如二甲双胍)、磺脲类(如格列本脲、格列齐特)、格列奈类(如瑞格列奈)、α-糖苷酶抑制剂(如阿卡波糖)、噻唑烷二酮类(如吡格列酮)、DPP-4抑制剂(如西格列汀)、SGLT-2抑制剂(如达格列净)等。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,可单独使用,也可联合使用。

胰岛素治疗: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;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、存在急性并发症、严重慢性并发症、手术等应激状态时,也需要使用胰岛素。胰岛素有多种剂型,包括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、短效胰岛素、中效胰岛素、长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等,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注射方案。

血糖监测: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,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自我血糖监测(SMBG)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。SMBG可使用血糖仪在家中自行测量空腹血糖、餐后血糖等,一般建议患者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,定期进行血糖监测。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检测一次,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。

④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

心理调节: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长期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,容易出现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必要时可寻求家人、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
足部护理: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、水泡、红肿等异常情况,保持足部清洁干燥,选择合适的鞋袜,避免赤脚行走,防止足部受伤。如发现足部问题,应及时就医处理。

定期体检:除了血糖监测外,还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,包括血压、血脂、肾功能、眼底、心电图等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的并发症。

药物管理: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、按量服药或注射胰岛素,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。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,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。

 

心衰

①心衰的常见症状:

呼吸困难:这是心衰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早期可能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呼吸急促,随着病情进展,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,严重时会出现端坐呼吸(需要坐着或半卧位才能缓解呼吸困难)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(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,被迫坐起)。

乏力、疲倦: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,就会感到乏力、疲倦,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。

水肿:常表现为下肢水肿,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,严重时可蔓延至大腿、腹部等水肿一般在下午或傍晚加重,经过一夜休息后可稍有减轻。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胸水、腹水,表现为腹胀、食欲减退等。

咳嗽、咳痰:心衰导致肺淤血,刺激呼吸道,引起咳嗽。痰液一般为白色泡沫样,有时也可能带有血丝。如果发生急性肺水肿,痰液可呈粉红色泡沫样。

②心衰的诱发因素:

感染: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,如感冒、肺炎等。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,诱发或加重心衰。

心律失常: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,如房颤、室上性心动过速等,会使心脏跳动过快且不规则,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。

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:长期过度劳累、剧烈运动、情绪波动过大(如大喜、大悲、大怒等),会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,容易诱发心衰。

不合理饮食:摄入过多的钠盐(高盐饮食),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,增加血容量,加重心脏负担。饮酒过量也会损害心肌,影响心脏功能。

其他:如严重贫血、妊娠分娩、药物使用不当(如自行增减治疗心脏病药物的剂量)等,都可能诱发心衰。

③心衰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:

休息与活动

休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病情较重时,应尽量多休息,减少体力活动。但也不要长期卧床,适当的活动有助于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。

活动:根据心功能情况,逐渐增加活动量。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选择散步、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;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先从床边坐起、室内慢走等开始,以不感到疲劳、心慌、气短为宜。运动要循序渐进,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。

饮食调整

控制钠盐摄入:减少食盐及各种腌制品、酱菜、罐头食品等的摄入。一般轻度心衰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,中重度心衰患者应控制在 2 克以下。

控制水分摄入: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加重心脏负担,应根据病情控制每日的饮水量。一般每天的饮水量在 1500 - 2000 毫升左右,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饮用过多的汤类、饮料等。

增加营养:选择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。适当补充钾离子,可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,如香蕉、橙子、土豆等,以防止因使用利尿剂导致低钾血症。但如果伴有肾功能不全,应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钾的摄入。

少食多餐:避免暴饮暴食,每餐不宜过饱,以免加重心脏负担。可将每日三餐分为 5 - 6 餐进食。

体重监测:每天在同一时间(如早晨起床后、排尿后)、穿着相同的衣服测量体重。如果短期内体重突然增加(如 3 天内体重增加超过 2 公斤),可能提示体内有液体潴留,心衰病情加重,应及时就医。

皮肤护理:长期卧床的心衰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。定时翻身,一般每 2 小时翻身 1 次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垫等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